广东“巴浪鱼”终于实现人工繁育了。4月29日,鲹人由广东水产学会组织的育现“蓝圆鲹的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项目”成果评价会在惠州举办。
据介绍,代化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统筹指导下,海洋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试验基地负责人高级工程师、牧场名优 “东江学者”吴锦辉及其团队联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林蠡教授、再添中山大学张勇教授等专家组成科研团队,品种共同开展蓝圆鲹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技术研究。广东工繁
自2023年开始,突破项目组多批次引进蓝圆鲹成鱼,蓝圆开展驯养试验,鲹人开发出了蓝圆鲹陆基养殖和亲本强化培育技术,育现成功构建了蓝圆鲹人工繁育群体。项目有人工繁育群体600尾,储备繁育亲本205尾,开展了蓝圆鲹的繁殖生理研究和人工繁殖尝试,摸索出一套有效的人工催产方案。
至今为止,项目共获取受精卵562万粒,孵化出仔鱼240万尾,平均孵化率42.70%,其中首批100万尾仔鱼已培育出鱼苗8.22万尾,育苗成活率8.22%,首次实现了蓝圆鲹的规模化育苗。在成果评价会上,专家组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蓝圆鲹在广东粤东地区俗称“巴浪鱼”,不仅肉质鲜美,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。吴锦辉说,经项目组评测,蓝圆鲹大规模制种可能性大,生长周期为8到10个月,推广应用空间大,其肉质相比野生捕捞的更为鲜嫩。在实现大规模化育种之后,蓝圆鲹可在粤东西、福建等海域推广养殖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众多海洋牧场水产品中,蓝圆鲹是为数不多的“异类”,人工养殖产品比野生产品更受市场欢迎。据了解,当前人工养殖的价格能达到120元/公斤左右,是野生产品价格的6-8倍。因此,开展蓝圆鲹苗种人工培育,进一步推动人工养殖具有重大经济价值,也是广东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重要举措之一。
近年来,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发力,集结“轻骑兵”专家深入塘头和深远海一线,将种业打造成为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“芯片”,加强优质品种培育,丰富养殖品种结构,以实际行动助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。在不久将来,蓝圆鲹有望和石斑鱼、金鲳鱼等品种一样,实现“捕获”到“耕牧”的产业升级。
经略海洋长风起,筑梦深蓝正当时。作为海岸线总长全国第一、海域面积全国第二的海洋大省,广东凭海而立、因海而兴、因海而富,水产品总产量和水产养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。广东正以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为突破口,着力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集群,“蓝色粮仓”愈发丰实,“海洋牧歌”越唱越响亮。
据悉,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职副书记刘胜敏、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海洋渔业试验基地负责人高级工程师 、“东江学者”吴锦辉及其团队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林蠡教授团队,中山大学张勇教授团队出席本次活动。
【作者】邓汉文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
记者从合肥市教育局了解到,7月20日,各区教育主管部门将在纪检监察机关等监督下,使用市教育局认定的电脑摇号系统,对招生学校报名成功的学生进行线上随机分组,并于7月21日—22日在家长代表监督下抽取 ...
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万晓东)近年来,伴随着医美行业高速发展,一些行业乱象逐渐滋生,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秩序,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健康安全。2022年以来,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全面部署开展了可用于医疗美 ...
中国消费者报西安讯记者徐文智)近年来,陕西省汉中市坚持以食品安全“四个最严”要求为根本遵循,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“十大攻坚行动”,以点带面治理“餐桌污染”,“从农田到餐桌”全链条覆盖的食品安全 ...
在盛夏生产攻坚的热潮中,柳工产业链协同再传捷报,桩工设备迎来突破性进展:截至7月31日,由柳工常州公司自主研发的22-26吨米桩工机械专用上底盘单月交付突破23台,刷新历史最高纪录!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 ...
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施本允)鸡山乡地处浙江省玉环市东南部海岛。近几年,鸡山乡致力发展旅游业,岛上游客日益增长,而鸡山乡的特色产品——鱼干、虾皮、鳗鱼鲞等成为受游客们欢迎的伴手礼,也是岛上居民增收的重 ...
饲料鳜养殖量全国最大!推动鳜鱼产业创新发展,三水走在前列_南方+_南方plus5月初,立夏过后气温渐升,水产养殖进入投苗旺季。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,饲料鳜养殖再度迎来“好市”,行情一路向好,养殖积极性 ...